close

聳動標題的背後,就是真相嗎?

從食安問題開始,台灣媒體對於食品安全、用藥安全及至保養品成分安全日趨重視,久久就會有一波調查評比報導出現,常常踢爆許多所謂的黑心商品…….

「某大品牌賣這麼貴,效果卻很差、某大品牌居然添加了違規成分」等等,讓消費者人心惶惶。

但……真的每篇報導都具真實及公平性嗎?




問題1.被評比的多項商品是不是在同一個基準點上

例如若要以除皺效果來評比,那麼參予評比的商品則必須都要是以除皺為訴求。除皺與抗氧化、修護是不同功效、不同機轉,所以是不能夠相提並論的!


問題2.添加之成分好或壞的定義

例如現在大家都對酒精聞之色變,但媒體往往不去追究為何酒精不好? 會造成何種影響? 酒精加在保養品裡頭的用意為何? 往往只是點出品牌商品添加了酒精(還有添加的比例問題),或者這一陣子很常出現的某幾支防腐配方,新聞報導只負責點名誰誰誰加了這防腐劑,而不去確認此成分政府單位是否核准,核准的%數又是否合理等。直接以這樣的聳動的報導方式,不僅對品牌商不公平,也只是徒增民眾的惶恐與不信任。


問題3.好的成分也可能因業者過量添加或消費者使用錯誤而被大肆負面渲染

前陣子很夯的杏仁酸成分,因為某位消費者使用出現異狀進而發現是業者添加過量,但媒體卻常常將重心放在”愛美女性使用杏仁酸,肌膚發炎紅腫灼傷”,讓看報導的民眾產生一種”杏仁酸=危險”的負面印象。
保養品的好壞,不能只是端看原料,而是要看整體配方。好的原料加在不成熟的配方中,產品效果也不會好。

資訊越趨發達的今天,我們應該當個聰明的消費者,要擁有明辨是非的獨立思考能力,唯有真正的瞭解才不會被牽別人著鼻子走!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保養成分 酒精 杏仁酸
    全站熱搜

    USERIS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