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擦了這麼多真的有效嗎?還是只是「虛有其表」?

皮膚吸收保養品的管道有三:
汗孔(汗腺)、角質層、毛孔(毛囊)

汗孔與毛孔口雖然較角質層大,且又是能夠讓保養成分順利抵達肌膚深層的路徑,但它僅佔了肌膚總表面的0.1%而已,主要的滲透路徑還是以穿越角質層為主
角質層的結構緊密,成分的分子量必須小,穿透進肌膚的機率才大,不然也只有於肌膚表層作用的效果而已。

大小分子成分同時存在時(尤其大分子數量又比小分子多很多的狀況下),小分子成分容易被大分子擋住,而無法滲入肌膚底層作用,就更別說達到作用了。
當然,這樣的產品,膚表的效果是容易表現、被看見的(例如遮瑕),但對於需要滲入肌底作用效用(例如美白),就可別抱著太多期待!


清潔類產品

利用大分子清潔成分,以按摩後沖洗化擦除的方式將肌膚表層的髒汙、殘妝移除。


保濕(鎖水保濕)類產品

利用大分子保濕或滋養成分,在肌膚表面形成保水防護膜,避免肌膚中的水分隨空氣蒸散。


控油抗痘類產品

目前市面上常見有2種控油方式,其一是利用小分子調理成分,從皮脂腺或皮溝進入肌膚深處,補充肌膚水分,平衡調理,再利用抗痘成分抑菌,抑制引發痘痘的痤瘡桿菌生長。
另一種方式是運用粉體暫時堵住皮脂腺,讓油脂暫時無法排出,或是利用某些成分讓肌膚乾燥脫屑,這類方法立即感受是非常明顯的,但是治標不治本,且對於肌膚傷害是相對較大的。


美白、抗老、保濕(補水)類產品

要達成此類功效作用必須要在肌膚底層才能發揮效用,尤其美白、抗老(包含抗皺,但不包含除皺)類產品的成分,會因為各種作用機轉需求的不同而所需滲入的深度也會不同。
以美白成分舉例來說:
上層肉眼可見的斑點,可以用維他命C或維他命C衍生物來進行淡化,作用位置較淺。
但要對付尚未生成的黑色素,常見的成分為傳明酸或是熊果素,則需要進入肌膚較深層才能夠達到有效作用


除皺類產品

肌膚因乾燥粗糙所造成的細紋,在保養品使用上加強內、外保濕即可獲得明顯改善。
但若是因為老化、長期表情、肌膚拉扯所形成之皺紋,以保養品的範疇來說,僅能夠以大分子成分於肌膚做暫時撫平的效果,不然就得靠醫學美容來改善了。


防曬類產品

市面上有分「物理性防曬」、「化學性防曬」與「物理性+化學性防曬」這3種,對於保養品來說,最受推崇的就為物理性防曬了,不過也最難達到高防曬與清爽觸感。
物理性防曬的原理,是以防曬粉體披覆於肌膚表面,達到”折射”紫外線的效果;而化學性防曬則是利用化學防曬劑”吸收”紫外線,相較來說,這些物質比較容易進入肌膚,造成肌膚的負擔。

arrow
arrow

    USERIS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